她叫丁香,生于1910年,卒于1932年。
她也叫丁香,只不过多了一个姓,“乐”。
她们的故事跨越了时空,因为一个叫乐于泓的男人。
乐于泓,又名阿乐,他是丁香的丈夫,是乐丁香的生父。
而丁香和乐丁香并无丝毫血缘关系。
故事还得从那个血雨腥风的黄昏说起……
1932年4月,春光明媚,百花竞相开放。地下党员丁香和阿乐在上海某处民居幸福地结合了。
她弹得一手好钢琴,他拉得一手好胡琴,他们一起合奏《梁祝》、《友情天长地久》。婚后的日子琴瑟和谐、甜蜜无比。
10月,已有身孕的丁香告别丈夫前往北平参加一次秘密会议。不久,丁香遭叛徒出卖被捕,并被特务押解到南京。同年12月3日,已有3个月身孕的丁香在雨花台英勇就义,时年22岁。
枪响的那一刻,天崩地裂,阿乐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。
那一把唱着爱的咏叹调的胡琴断了弦,那一架传递爱的誓言的钢琴落了尘。
一对革命伉俪从此阴阳两隔,永不复见。
翌日,一个凄雨冷风的早晨,身着蓑衣斗笠的阿乐站在丁香的坟茔前许下了自己的誓言:
“情眷眷,唯将不息斗争,兼人劳作,鞠躬尽瘁,偿汝遗愿。”
这一发誓就是十八年。十八年来,阿乐一直坚守着心中的信仰,战斗不止。入狱、获释、调动、进藏……
革命的步履走遍了大江南北,而爱情的钟摆却永远停止在1932年的那个黄昏。
直到一位叫时钟曼的记者走进了他的视野。她的身段、她的眉眼,像极了牺牲了十八年的丁香。苍老的心开始狂跳不止,那道关闭了已久的情感闸门就此打开。
四年后,阿乐与时钟曼终成眷属。婚后,他们把第一个孩子的名字取名“丁香”,以此告慰长眠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亲人。
后来,乐丁香慢慢长大,随父一起来到雨花台。看着年迈的父亲亲手种下了一棵丁香树,并向自己的孩子立下了遗愿。
今后自己的骨灰洒在这棵丁香树下,以慰英灵。
乐丁香照做了。她和妈妈一起将父亲的骨灰埋到了那棵丁香树下。
“每年的清明节,我都会给家里的雨花石加上清水,以此悼念阿乐和丁香。”若干年后,年迈的时钟曼如是说。
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这棵丁香树的故事后来被搬上了屏幕,每当听到“丁香花开……”的歌声,我总会不由然地想起那位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——丁香,崇敬之情油然而升,并且在胸间弥散开来,成为一种力量。
我想,这就是革命先辈带来的信仰的力量!
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局,我们只有坚定信仰,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,才能不负这个时代,不负那些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。
这就是我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工作者想说的心里话。
loading